写过不少好作品的作家张一弓,曾在一次关于他的作品讨论会上,不无幽默地说:“同志们的论文我都一一拜读了,而且是从后边读起的。因为我估计,指出我习作缺点的论述一般都在文章的后边”。细品这番话,我感到这当然是作家的谦逊。弦外之音还有张一弓对当前文艺批评的模式化批评。
当前有些文艺评论或者是银幕评析、演技评点、画作评介,往往在讲主题思想、讲表现手法、讲结构特色、讲人物形象时,差不多都用一个“好”字概而括之。即使对作品的败笔和不足之处,也像斥阿Q讳光忌亮一样,只悄悄地一笔带过。难怪有人把这些评论称之为“纯颂歌评论”。当然,作为评论,要唱颂歌,但是随心所欲地发挥,并且排斥了必要的、严肃的批评,那么,势必会导致文艺评论向畸形发展。
一味唱“好了歌”,又不是真正从主题思想、作品深度、艺术特色等方面去分析、评述,往往会使作者陷入盲目性,尤其会使青年作者“闭眼不见三春景”,以至“看似有情却无情”,被“捧杀”,这实在是作孽!前些时,有的作者财迷心窍,不惜手上的“金不换”而炮制庸俗的作品,导致一些低级下流、荒诞离奇的街头小报纷纷出笼,而有的评论还大为吹嘘,竟说这是通俗和民间文学的“崛起”。今天看来,文艺评论中随波逐流、“粉饰评论”以及模式化的格调和成份,危害不可小视!
“诗家清景在新春”。值此文艺事业大发展、大繁荣之际,作为文艺运动的一翼——文艺评论也要紧跟上去发挥威力。只要我们敢于和善于讴歌真、善、美,鞭挞和揭露假、恶、丑,冲破习惯势力和条条框框的束缚,那些让作家“从后边读起”的评论便会日渐其少,那种实事求是、大胆泼辣、风格独特的评论必将百花齐放。